首 页
研究院简介
科研成果
研究团队
新闻动态
学术交流
教学成果
野外监测
联合基金
邮箱登录
科研成果
首 页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
杨晓燕团队 | 尿素通过增强捕食线虫真菌的捕获能力来调节土壤线虫数量
[2024-08-07]
■
云南松林火干扰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2024-06-11]
■
东喜新文——密封泡菜母水的真菌群落动态及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2024-01-23]
■
东喜新文——紫茎泽兰的变害为宝之路
[2024-05-22]
■
低氧耐受哺乳动物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4-04-30]
■
雪山精灵的生存之道——滇金丝猴后备食物的营养研究
[2024-04-26]
■
线虫成熟度指数揭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04-19]
■
火后土壤微生物恢复生态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4-04-11]
■
东喜捞出5位捕食线虫真菌家族潜水新成员
[2024-02-02]
■
微宇宙的大发现!我院异质性-多样性关系研究获国际生态学专家盛赞
[2024-01-07]
■
东喜新文——整合多种采样方法可能是更全面地反映蚂蚁组成和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2023-11-05]
■
揭秘科学家的任性之举:挖土那事!
[2023-10-21]
■
从分类和系统发育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生活型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构建机制
[2023-10-15]
■
“多子”家庭如何“多福”
[2023-07-21]
■
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 Fungi)家族又添五个来自云南的新成员
[2023-07-15]
■
踏脚石策略:山地区濒危动物栖息地整体恢复的保护模式
[2023-06-20]
■
流域单元和稀有种是揭示微生物地理格局的关键—理大东喜
[2023-06-04]
■
小面积人工塘在维持地区水鸟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3-05-27]
■
东喜新文——流域视角下的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023-05-18]
■
Arthrobotrys gongshanensis和Arthrobotrys luzhangensis的诞生!——来自云南地区的神秘肉食性真菌
[2023-05-05]
■
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三江并流区域发现了肉食性真菌活化石
[2023-04-28]
■
防治肥胖性疾病的“零食”......竟是它!
[2023-04-19]
■
酸菜鱼里边酸菜包含的微生物会苏醒吗?
[2023-03-30]
■
东喜创新!一种基于扩增子波动序列的休眠微生物识别新方法
[2023-03-16]
■
东喜重磅!物种面积关系在时间上并不连续
[2023-03-11]
■
开门红!东喜兔年首篇SCI论文上线
[2023-01-30]
■
贺新年~SCI期刊又添东喜名
[2023-01-27]
■
现在我们需要多部门联动,加强对野生鸟类携带的致病微生物的监测。
[2023-01-09]
■
繁殖鹭鸟的“住房分配”变化
[2022-12-31]
■
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发现两个罕见的捕虫小能手!
[2022-12-31]
■
天外来客时,更大面积的区域会降落更多的外星生物吗?
[2022-12-23]
■
东喜新文——《论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的少年情怀》
[2022-11-28]
■
反复计划火烧影响滇西北云南松林土壤细菌群落
[2022-11-14]
■
新文速递 | 抵御线虫部队又添新兵!
[2022-11-08]
■
东喜新文——检验种面积关系中的资源假说:灭绝不能单独起效
[2022-10-30]
■
东喜新文:《Walking and taking vitamin C allevi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overweight students, even in the short-term》
[2022-10-11]
■
氧化应激模型——通向抗氧化领域的“大门”
[2022-08-31]
■
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捕食线虫真菌的水陆分布模式探究
[2022-08-31]
■
Two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genus on Darwin wasps were described
[2022-08-30]
■
微生态与鸟生态的“爱情”碰撞
[2022-07-08]
■
叮~你有一条未读信息............
[2022-06-29]
■
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土壤和底泥中发现了六个神奇宝贝!
[2022-06-29]
■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新文——反光材料的颜色如何影响鸟兽的分布
[2022-06-20]
■
大理大学校园河湖长协会在大理苍山发现蜉蝣新种——金乌背棘蜉
[2022-06-02]
■
《微生物学通报》新文——不同采样策略影响土壤捕食线虫真菌物种多样性检测结果
[2022-04-27]
■
Insects新文——云南白马雪山三条干热河谷溪流蜉蝣目群落与水环境关系
[2021-09-11]
■
STOTEN新文——高山溪流底栖动物群落受陆地环境及物种生态位共同影响
[2021-09-08]
■
2019年研究院论文列表
[2021-02-05]
■
2018年研究院发表论文列表
[2021-02-05]
■
中国COVID-19发病率与空气污染相关性的论文发表
[2021-02-05]
■
2020年研究院发表论文列表
[2021-01-28]
■
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火生态研究室发表关于山地火情信息研究的文章
[2020-11-10]
■
A new Phytodietus species from Yunnan is published
[2020-11-30]
■
隐秘物种雉类也符合中域分布,山体面积可能起关键作用
[2019-09-26]
■
反光警示材料影响野生动物分布
[2019-09-06]
■
红外照片人工分拣系统
[2019-08-01]
■
2017年研究院发表文章列表
[2018-01-03]
■
2016年研究院发表文章列表
[2017-02-14]
■
2015年研究所发表文章列表
[2016-01-15]
■
2014年研究所发表论文列表
[2015-05-29]
■
2013年研究所发表论文列表
[2014-03-18]
■
2012年研究所发表论文列表
[2013-11-01]
■
2011年研究所发表论文列表
[2013-11-01]
■
2010年研究所发表论文列表
[2013-11-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旗舰动物黑白仰鼻猴在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研究
[2018-08-2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拉沙山滇金丝猴对森林植物的种子传播及二者的互作关系
[2018-08-2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西北高山微水体水生生物空间分布及驱动因子研究
[2018-01-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西北高山溪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演化研究
[2017-01-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长臂猿栖息地时空分布格局与致危机制研究
[2016-01-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菲氏叶猴的群体大小:检验“叶食动物悖论”
[2014-01-01]
■
高黎贡山小额科研基金-自然和退化的东白眉长臂猿栖息地结构比较研究
[2012-08-01]
■
高黎贡山小额科研基金-高黎贡山草果种植区菲氏叶猴的过夜地选择研究
[2012-08-01]
■
高黎贡山国家级保护区羚牛分布调查
[2012-03-01]
■
国际项目
[2012-0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栖息地退化对东部白眉长臂猿行为生态的影响(#31160424)
[2012-01-01]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ZC124M)-高黎贡山东部白眉长臂猿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
[2010-01-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IS支持下结合本土知识与冗余数据的动物生境选择研究
[2010-01-01]
■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30900169)-东黑冠长臂猿对喀斯特森林的行为适应机制
[2010-01-01]
■
IFS (国际科学研究基金)-东黑冠长臂猿的行为生态学研究
[2009-01-01]
首 页
研究院简介
科研成果
研究团队
新闻动态
学术交流
教学成果
野外监测
联合基金
邮箱登录
科研成果
主办单位: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弘圣路2号
电话:0872-2219045 邮编:6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