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玛拉雅研究院(Institute of Eastern-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其前身为成立于2007年9月的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初始成员为以肖文博士为首,大理大学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的3人团队。自草创以来,团队就明确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立足东喜马拉雅地区,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为重点研究范围;自西向东跨越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从南到北覆盖亚热带到寒温带,由低及高兼顾海拔梯度,逐次建设山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以灵长类为起点,通过多类群、多因子和多地区的观测,为生态学理论突破以及保护生物学手段创新夯实基础;倡导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思路,坚持系统长期的野外监测,开展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保护研究;秉承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做接地气的工作,切实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2016年1月,经大理大学党委会同意,升格为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明德致理,教学相长
基于“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自建立伊始就开展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前瞻性地组建了“学生实践创新部”(以下简称“实创部”,前身为“学生科研部”),为农生学院乃至我校学生创建了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实创部成立10年来,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践为基础,多次组织和承办了学校创新创业、学术科研、学术论坛等活动。在研究院和农生学院教职工的带领下,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0次,获得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2项、省级27项;参与及协助组织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9届,累计主持省/校/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近50项。
基于长期的积累,在研究院的组织下,以实创部为基础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喜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高奖励,是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其亲属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生前的稿费全部捐献出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奖项。本届评选中全国共有50支团队入选,本团队是当年云南省唯一获奖的团队。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是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定位,是国家赋予云南的重要使命。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以我院为整合平台,由大理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大理州政府和白马雪山、高黎贡山、天池等自然保护区组建而成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入选2015年第三批省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协创中心”将完成三江并流区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心和预警平台,形成长期动态的监测体系,努力建设成有区域特色、有国际影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成为云南省重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机构,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建成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为美丽云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院将基于“协创中心”,以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主线,依托地缘和基础优势,与各协创单位通力合作,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努力突破,在应用研究方面服务于区域和地方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一流学科,为边疆少数民族高校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