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山地小流域演化特征
日期:2017-12-09

编者按:

       在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大理大学联合国内外相关一流的机构和专家,举办了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大会以“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旨在探索生命共同体复合研究和综合管理的范式,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美好生活的建设理念,推动流域生态学学科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合作,服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科学建设,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形式,提升区域生态与文化研究、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泳研究员应邀参加了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山地小流域演化特征”的学术报告

李老师从流域生态学说起,给大家展示了苍山黑龙溪、阳溪和莫残溪流域景观,然后逐渐深入谈及流域分形、流域演化的物理、小流域的标度律、流域形态与滑坡崩塌的关系等。虽然涉及了很多艰深的数学物理方法,但通过李老师的精彩讲解,大家都深受启发,或许因此还会带来一阵努力学习数学的热潮。

   过去周,多才多艺的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望锦江月怀洱海》《过鹤庆草海》《踏沙行˙苍山醉茶等优美的诗篇。


李勇(李泳) 研究员简介:




1990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泥石流形成及其时空特征的理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阵流的时空特征与泥石流系统动力学;泥石流的概率模型;泥石流颗粒自组织),参与973项目和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负责泥石流形成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提出了泥石流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基于流域演化的泥石流源地判别计算方法及流域原地概率分布,发现了天然土体颗粒的标度分布,以土体颗粒场及其演化为基础,建立了泥石流源地坡面活动和阵流形成的Poisson过程模型,确定了泥石流动力学参数的概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