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东喜玛拉雅讲堂:洱海五十年
日期:2017-12-09

应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肖文院长邀请,原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明老师到我院访问,并做了题为“洱海五十年”的精彩学术报告。

孙明老师从洱海保护的重要性说起,依次介绍了近五十年来人类活动对洱海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以及为保护洱海所做的努力。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洱海的影响甚微,洱海已自然演化300多万年。然而,随着洱海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近50年成为“洱海生命中最为伤痛的一个时期”。人类活动对洱海造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水电开发、工业污染、洱海开发利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

1.      水能资源开发,改变了洱海水位的自然调控,水循环剧烈的时空改变,为洱海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埋下了隐患。

2.      作为滇西重镇,30年前,洱海周边也逐渐兴起了纺织、印染、冶金、制药等各型工业。“纸厂放屁”、“氮肥厂的高浓度废水”、50多次酸雨等,曾一度成为下关人民心中的伤痛。

3.      80年代以来,向太湖学习,利用洱海水面和水草,开展网箱养殖。为了让鱼多吃快长,渔民大量投放饵食,增加了水中营养物质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外来鱼种的引入,沉水植被急剧减少,洱海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洱海从贫营养湖泊向富营养湖泊转变。1996年秋,洱海大规模蓝藻爆发!

4.      学大寨时期,填湖造田兴起,洱海湖滨带大量被侵占;苍山十八溪的水利工程,喇叭口的河口湿地大量转化为农田……这些不恰当的农业活动,严重影响了洱海天然的净化能力。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化肥使用,无机肥的流失成为洱海主要的污染源。旅游业兴起后,餐饮客栈的井喷式发展,却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洱海流域的环境恶化。

30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洱海的治理和保护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主要体现在立法、科研及各类整治活动。譬如,1988年,制定了洱海管理条例,明确了洱海的范围,规定了水位运行范围,确定界桩。1998年,管理条例第一次修订,确定了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禁止网箱养鱼等。2017年初,响应省委省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部署要求,大理州实施七大行动,加快建设六大工程

针对近五十年来洱海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的变化,孙老师也做了些反思。首先,对洱海的保护,有个认识过程。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高层领导都能达成“保护优先”共识,这个过程就用了几十年。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其次,长期以来,环保投入不足,也限制了洱海的保护。最后,多头共管的体制,已不适应洱海保护的需求。譬如,环境规划由谁执行?违规由谁监审?对于许多违规、违法事件,应该是早发现、早处理,而不是等到事态严重才去处理。

孙老师总结说,虽然我们不知道洱海的水生态系统何时能够恢复到50年前自然水平,但只要社会各界还在努力,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全民防止,洱海的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