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依婷 审校:张彩彩
2023年5月13日下午,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讲堂继续开讲。本次讲座由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吕跃军老师主讲,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吕跃军老师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启了本场讲座。他认为,达尔文对早期的人类学家影响极大,使人类学及其田野工作方法成为一门专业。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确立了驻在式田野工作的模式,参与观察和民族志成为田野工作的突出特点。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打破了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常规,将田野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化,是“人类学实地调研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吕跃军老师从调查主题、调查地点、预备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假设、参与观察、深入访谈、资料收集、家谱追溯、纵向研究等方面,结合滇西“百户千村”田野调查、云南省有蹄类野生动物调查、洱海放生习俗调查以及洱海流域生态文化调查中的大量案例,对田野调查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他认为,驻在式田野调查能够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田野调查最具特色的程序之一就是参与观察,要求研究者在较长时间内置身于被观察者的社会之中。深入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研究者使用非结构性访谈的方法,收集受访者潜在的有关行为、动机、目的、态度、感受的信息,并发现其内在的关联性。吕跃军老师还对民族志方法与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认为民族志和问卷调查相结合,能够为大规模社会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谈到田野调查的伦理原则时,他指出田野调查处于社会之中,同时还处于法律法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中。他以费孝通在《云南三村》序言中提出的“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强调在田野调查中最重要的是弘扬“魁阁精神”,树立对社会和研究对象的责任意识。
最后,吕跃军老师从全球化的视野,阐述了田野工作的新取向。他认为,全球化为人类多样性研究带来了一个方法上的新趋势,即学科交叉取向。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方法上不再拘泥于参与观察、访谈、记录等传统方法,同时寻求更加多元和新颖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地理空间分析、大数据系统、新媒体技术、大众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线索民族志作为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是从场所聚焦到线索追溯的方法论转向。基于互联网“想象中的社区”进行的田野研究,预示着“网络民族志”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