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黄志旁
3月27日下午,第十一届东喜玛拉雅读书会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第三教学楼50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共邀请了4位嘉宾作文献分析或研究进展报告,分别是肖文研究员、黄志旁副研究员、李延鹏博士和高颖同学。
报告瞬间
黄志旁老师分享了Cyril C Grueter发表在Current Biology的 “Multilevel societies重层社会”,全世界约有505灵长类物种,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社会组织。重层社会是灵长类社会组织中最为复杂和独特的社会组织模式,其仅在仰鼻猴属 (金丝猴)、狒狒和人类等少数灵长类物种中存在。重层社会由多个一雄多雌的繁殖单元 (类似人类的家庭) 和多个雄性组成的全雄群 (似人类社会的光棍汉)。因其与人类社会极为相似,所以,研究重层社会能为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维持提供借鉴;也是研究复杂社会下行为演化 (如认知和合作) 的重要条件。因此,具有重层社会的灵长类物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类群。
李延鹏老师分享了发表在Science 上题为“Natural Selection of parental ability to vary the sex ratio of offspring”,性别决定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以Fisher为主学者的认为后代性别比例没有偏倚;而该文章认为母亲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偏向于生产更多的雄性后代,因此,后代性别有偏倚且由亲代调控。后来研究者取该文章两位作者姓缩写,将该文提出的假说写为“TWH”,并对该假说进行验证。该文已经成为性别决定研究的重要理论文献。
高颖同学分享了研究课题:山地区保护地成效评估中控制区选择的研究。传统上,保护区在防止森林砍伐方面的有效性是通过比较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的控制区的森林变化率来衡量的。像大多数研究一样,将周围区域 (在保护区域边界一定距离内) 作为保护区有效性评估的控制区是很自然的。然而,保护区的周边地区可能与高低势区的保护区在地形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会降低保护区内外的可比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沿山区方向设置保护区控制区进行山区有效性评价的新方法。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中国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区相比,提出的控制区在地形特征上更接近保护区。
肖文老师分享了发表在中文期刊风景园林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首先从文章主题和作者来看,主题为当前有关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且作者也是从事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可从文章看到地方从业人员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想法。其次,从文章的主思路和主题的关系,发现文章提出现在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但发现作者前后有矛盾,表明在自然保护地优化上不明确。最后,发现文章提出的优化方案无法落地,没有给出具体如何操作,来优化及会得到何预期的效果。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文章的提供数据和相关内容非常详实,对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有参考价值。肖文老师以文献分享的方式,向师生呈现的是如何有效地读文献,从正反方向的文献中提取支持自身研究的思路,并强调读文献要舍得下功夫,吃透文献,方能在科研生涯中避免误导别人或被误导。
读书会现场
本次读书会为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2020年举办的第一次会议,由刘硕然老师组织。虽受疫情影响,但东喜院的老师都在岗工作,积极参加读书会,讨论激烈,相信各位成员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