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东喜玛拉雅论坛:第六届亚洲灵长类会议
暨第五届中南半岛灵长类保护研讨会在大理成功举办
2018年10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东喜玛拉雅论坛:第六届亚洲灵长类会议暨第五届中南半岛灵长类保护研讨会在大理大学召开。来自19个国家200余名的灵长类学者和保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由大理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中国灵长类学会、泰国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越南灵长类保护计划、国际山地发展中心、大理面向东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澜湄合作)研究院和大理州科技局主办;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承办。参会学者主要来自13个亚洲国家(包括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中国)和6个亚洲域外国家(澳大利亚、德国、捷克、美国、瑞士和意大利)。
大会现场
此次会议涵盖了灵长类行为、生理、进化、分子和保护等十多个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囊括了人科、长臂猿科、眼镜猴科、猕猴亚科和疣猴亚科的44个物种或类群。此次会议分别设置了五个分会场,汇聚了灵长类领域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的60余个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主会场和分会场均座无虚席,现场交流探讨气氛浓烈。
会议瞬间
青年学者是未来灵长类学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支持青年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承办方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特设中国青年学者和国际青年学者资助奖,支持10名国内外青年学者参会的交通费、注册费和食宿费。本次会议还评选出优秀青年口头报告奖和墙报奖各3个,由中国灵长类学科奠基人之一赵其昆研究员、中国灵长类学会主席李保国教授和美国灵长类杂志原主编Paul A. Garber 教授为青年学者们颁奖。
为获奖学生颁奖
本次会议重点内容之一为跨界保护。与会专家对国内跨保护区保护政策和模式进行研讨,一致认为,在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协同下,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和兰坪云岭省级保护区管护局三方形成的“天池-云岭-东喜模式”对我国保护区的跨区合作形成了典型的示范。
云龙分会场
本次会议中,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云龙的分会场发布云龙县境内发现西黑冠长臂猿情况。这是国内首次用红外相机拍摄到长臂猿。这次的发现使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分布区北移约150km,为目前分布最北的群体。
会议期间还召开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就成立亚洲灵长类研究组织,推动亚洲灵长类研究期刊建设、推动灵长类研究和保护全面合作形成了一致性意见,并由大理大学牵头推动。
与会代表合影
本次会议是国内第一次系统性的探讨非人灵长类研究与跨界保护最新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建设的研讨会,跨界保护的内涵和研究思路较好的融合了当前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学科需求,也是国家推行“利益共同体”的开放发展理念的基础科学支撑。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旨在借助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以汇聚灵长类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亚洲非人灵长类研究与保护等,特别是东喜玛拉雅地区共同研究和跨境保护的未来规划,以期提升亚洲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灵长类保护的整体能力,推动灵长类学科更好地支撑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筹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