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会议通知
日期:2017-11-25

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

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

  会  议  通  知  



一、会议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生态学角度解读即是从流域生态系统层次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治理。位于东喜玛拉雅地区的中国三江并流区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和谐共存的地区。该区域山地生态系统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明显,囊括了高山草地、森林、灌丛、溪流、湖泊、农田等多种自然及人工生态系统,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也是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为探索生命共同体复合研究的范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流域生态学研究与学科发展,首届东喜玛拉雅论坛暨第九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将在中国历史名城——大理举办。本次大会以“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旨在促进我国流域生态学研究,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水准与管理意识。





二、会议主题



      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会议日程



2017年11月27日,会议报到。

2017年11月28日上午,学术委员会会议;协创中心建设汇报。

2017年11月28日下午,大会报告。

2017年11月29日上午,大会报告。

2017年11月29日下午,墙报展示、学术研讨、生态考察。

2017年11月30日,返程。




四、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大理大学

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滇西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


五、会议相关费用及联系人



       热忱欢迎从事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相关方向研究、管理人员参会并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食宿、交通费用自理。推荐各位参会人员提前预定大理古城兰林阁酒店,预定电话:0872-2666188,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古城玉洱路96号。若需安排车站或机场接送服务或有其他任何疑问,请联系会务组。



会议总协调:

杨力权(13987218811)

张淑霞(13987280732)



会务组:

李延鹏(15877704911)

刘硕然(13708660920)

黄志旁(13887242691)




大会报告
报告人
报告题目与报告人单位

夏军

院士

水科学前沿问题与流域水管理
武汉大学

蔡庆华

研究员

流域生态学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邓红兵

研究员

民族文化与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明喜

研究员

神农架地区河岸珍稀植物群落研究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李迪强

研究员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对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勇

研究员

山地小流域演化特征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刘国华

研究员

泛喜玛拉雅生态问题探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毛本勇

教授

云南蝗虫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
大理大学

任国鹏

副研究员

动物家域估算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分析-以拉沙山黑白仰鼻猴为例
大理大学

桑卫国

教授

松花江流域森林地表步甲多样性分布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

苏鸿雁

教授

滇西北地区水生真菌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大理大学

童晓立

教授

水生昆虫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活史策略
华南农业大学

王克林

研究员

人类活动干扰下西南喀斯特山区水土过程与生态服务提升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震洪

教授

便携式径流模拟测定装置及河岸带氮磷流失研究
长安大学

徐耀阳

研究员

流域水生态格局与过程的量化方法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杨晓燕

教授

云南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的流域分布格局
大理大学

张淑霞

高级工程师

云南大理鹤庆草海湿地群的水鸟多样性与保护
大理大学

赵斌

教授

基于人-机-物协同的立体生态智能检测:思考与实践
复旦大学



墙报展示


作者题目
代陆娇草果种植对戴帽叶猴生境的影响
代陆娇黑白仰鼻猴对森林结构的影响
房以好不同林层红外相机的结果差异及监测规范建议
冯建孟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对尼泊尔种子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影响
高颖空间尺度变化对森林覆盖率估算的影响
黄志旁黑白仰鼻猴摄食投入与环境胁迫
李延鹏中国生态旅游格局及发展建议
廖绍华生物炭中自由基的检测及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种子发芽及生长的抑制
刘硕然滇西北高山微水体分布及水环境异质性分析
任国鹏等黑白仰鼻猴冬季生境选择的光照假说
隋世燕母猪营养影响子代卵巢卵泡发生和类固醇生成的分子机制
王浩瀚黑白仰鼻猴南部种群生境破碎化分析和保护建议
王家亮海拔和坡向对大理苍山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格局的影响
不同裸燕麦品种产量形成及生理调节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杨力权

桑鹏

极端温度酶适应机制的计算生物学



   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    

      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以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为整合平台,由大理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大理州政府和白马雪山、高黎贡山、天池等自然保护区组建而成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创中心”),入选2015年第三批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协创中心”将完成三江并流区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数据中心和预警平台,形成长期动态的监测体系,努力建设成有区域特色、有国际影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成为云南省重要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机构,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建成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为美丽云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工作中,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将基于“协创中心”,以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主线,依托地缘和基础优势,与各协创单位通力合作,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努力突破,在应用研究方面服务于区域和地方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一流学科,为边疆少数民族高校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    

      东喜玛拉雅地区(Eastern-Himalaya region)指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的三江并流区,包括但不限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是全球喜马拉雅山、印缅和中国西南山地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的交汇区;广义而言也即“大香格里拉”及其国内外周边地区,是亚欧大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区也是脆弱区。我们中文使用的是“东喜玛拉雅”,英文用“Eastern- Himalaya”,以示与其他定义的区别。

      东喜玛拉雅研究院(Institute of Eastern-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其前身为成立于2007年9月的东喜玛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初始成员为以肖文博士为首,大理大学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的3人团队。2016年1月,升格为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自草创以来,团队就明确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立足东喜玛拉雅地区,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为重点研究范围;自西向东跨越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从南到北覆盖亚热带到寒温带,由低及高兼顾海拔梯度,逐次建设山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以灵长类为起点,通过多类群、多因子和多地区的观测,为生态学理论突破以及保护生物学手段创新夯实基础;倡导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思路,坚持系统长期的野外监测,开展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保护研究;秉承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做接地气的工作,切实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在大理大学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下,团队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项目13项、其他课题64项,在研项目经费达9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38篇,其中SCI 论文5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9篇。目前研究院有职工11人(博士6人),在读硕士9人,在读博士2人。

      基于“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自建立伊始就开展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前瞻性地组建了“学生实践创新部”(以下简称“实创部”,前身为“学生科研部”),为农生学院乃至我校学生创建了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实创部成立8年来,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践为基础,多次组织和承办了学校创新创业、学术科研、学术论坛等活动。在研究院和农生学院教职工的带领下,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8次,获得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2项、省级24项;参与及协助组织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7届,累计主持省/校/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30余项。

      基于长期的积累,以实创部为基础的“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喜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本届评选中全国共有50支团队入选,本团队是当年云南省唯一获奖的团队。 “大理大学中国三江并流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团队”还被共青团云南省委命名为2017年云南省“团员先锋队”。

详情请见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eastern-himalaya.com.cn

   大理大学    

      大理大学是一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大理医学院(本科院校)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理大学。大理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39年的本科办学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学校。

      学校设有教学学院17个,直属附属医院2所(三级甲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30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493人,教授14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00余人。有“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等专家学者70多人次。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云南省首批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云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智库等共13个。

      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地处非省会城市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现与22个国家和国外48所大学建立了教育教学及交流合作关系,并在柬埔寨创办了首个汉语专业,在老挝、柬埔寨和泰国设立汉语实习基地,是云南省首批“走出去”试点高校和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为社会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10万余名。2006年至今,连续10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当前,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和“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紧紧围绕建成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人才高地和学术高地、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示范基地的“两高两基”发展目标,以“三化一突破”为主线,着力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教育水准国际化、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详情请见大理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dal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