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预答辩顺利进行
日期:2024-03-30

撰稿:付天英   摄影:雷银  洪荣萍   审校:黄志旁

2024年3月25日14时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组织2021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答辩会在大理大学S3-507进行。参与此次预答辩的老师有黄志旁老师(组长)、张淑霞老师、王荣兴老师、张彩彩老师、沐远老师、龚佑静老师。预答辩汇报的研究生依次是段廷璐、孙业康、曾智、王杨。

段廷璐毕业论文题目为《滇东北永善县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在不同越冬时期和群体规模下的行为生态差异研究》,论文中提出假说并验证得出以下结论:不同越冬时期与不同群体规模的黑颈鹤对不同生境的利用强度和偏好、日间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移动频率存在差异。

孙业康毕业论文题目为《苍山地区两种带肋蜉的生活史和时空生态位研究》,本文基于两种带肋蜉在苍山地区的时空生态位分化情况来解释两个相似种如何实现同域共存的科学问题,并对两种带肋蜉的生活史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带肋蜉属物种生活史特征不随海拔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均为一年一个世代;2) 体型大的物种在群落中占据更宽的生态位,体型小的物种通过提高发育速率来保证种群的生存;3) 生态位更宽的物种没有为相似物种留下足够的生态位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

曾智毕业论文题目为《流域视角下山地鸟类多样性格局研究》,他以山地鸟类为研究对象,提出3个科学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流域不同位置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存在差异,且物种替换的贡献度大于嵌套,发现流域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种;2) 流域不同位置垂直海拔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对整个流域的贡献度不同;3) 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是影响山地鸟类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本研究证明流域能为理解山地多样性格局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思路。

王杨毕业论文题目为《云岭山系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其研究以云岭山系三个纬度不同海拔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线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硅胶悬浮法分离线虫并鉴定,探究土壤线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在纬度和海拔上都存在差异;2) 土壤线虫的体长在纬度上存在差异;3) 生物量在海拔上存在差异。

在本次预答辩汇报中,老师们对学生们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针对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科学问题的掌控、文章结构与逻辑、以及论文格式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接着,黄志旁老师对本次汇报作了总结,明确指出了同学们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首先,论文的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匹配度问题,强调把握论文总体逻辑,用内容去支撑逻辑;其次,论文模块缺失和错误问题,如摘要和正文的内容应更加精炼,前言与主题对应不上,需要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讨论部分目前仅限于对表面现象的分析,应深入探究背后蕴含的机制问题。基于2021级研究生预答辩的汇报,老师们希望同学们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按照导师给出的建议进行完善,为盲审及正式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