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沐远
2021年7月9日,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副研究员吕跃军等3人,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谈国新教授等5人,在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调研座谈会。
丽江市古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玉龙县文化和旅游局、丽江古城管理局、玉龙雪山管委会、泸沽湖管理局、老君山管理局、丽江市非遗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由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木世臻主持本次会议。
座谈会上,各部门介绍了近几年来丽江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模式和经验,并提出了丽江旅游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是旅游过度开发及原住民流失的问题;二是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矛盾问题;三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问题;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五是丽江古城无序建房的问题;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变异和歪曲的问题;七是文物与旅游融合以及文物保护面临的资金短缺的问题,等等。
木世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说到,丽江文化有三个特点:其一,和谐共生的多样性。丽江境内居住着纳西、彝、傈僳、白、普米、藏、傣、苗、回等22个少数民族,有世居少数民族11个。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几千年以前都是一家人。其二,和而不同的共荣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摩梭人的摩梭风情,汉族的边屯文化。其三,人与自然是兄弟的生态观。丽江的少数民族大都是古代氐羌的后裔,他们所传承的生态观也都源自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比如,纳西族的“祭署”,署就是自然神。纳西族每年都要祭自然神,这里透露出一个最原始的生态观。随后,木世臻书记又提出下一步丽江文化保护的几条措施:一是立法;二是整体性保护;三是提高政府的保护效率;四是调动民间和专业团体的积极性。对丽江文化的保护,近几年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总结了几条经验,形成了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路径,使旅游成为丽江最大的支柱产业。最后,木世臻书记表示,丽江正面临着一个转型期,需要各个层级为丽江的旅游把脉,十分愿意与各位老师合作。
会后,调研组与各部门联络员对接了调研材料。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