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项目,三江并流课题组开展实地监测工作
2016年,我有幸加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项目组,在住建部遗产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与中科院、同济大学等专家一起,具体负责在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开展工作。
经过与合作方的协商,我们课题的示范地选择了位于云岭自然保护区的拉沙山,开展具体监测评估研究,这个保护区坐落于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被称为是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门户所在。
以示范地的小木屋为根据地,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春秋冬夏、雨雪交加的各种天气中,努力进行样地、样方的建设。并计划每年开展2次的无人机调查,对区域生态系统以及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生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摄影:黄志旁)
为进一步作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在住建部遗产中心的带领下,课题组在今年4月,对三江并流遗产地所在的迪庆州进行了调研。
那么,自然遗产地作为自然保护地的精华所在,路究竟在何方呢?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遗产地研究的核心应围绕全球突出普遍价值(OUV)来开展。因此,需要对区域OUV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提炼出重点指标来监测评估,这也是遗产地有别于其他自然保护地的关键所在。在目前来看,多数遗产地尚未在这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这正是我们课题的研究任务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从管理上来看,目前遗产地多数是依托已有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来进行管理。很多时候,虽然成立了遗产地管理机构,但还是需要通过协调相关保护地的管理部门来推动工作。如何在管理层面上,建立遗产地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便于相关监测评估工作的对接,也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是自然遗产地的一条保护道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实地前行,方能拨云见日。
正如歌词所唱: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王伟摄于梅里雪山,星夜)
(王伟摄于梅里雪山,月晨)